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宜昌市委常委刘学甫: 建设三峡枢纽港实现港城同兴

作者: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14-10-09 17:37:14    

“宜昌正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宜昌黄金水道优势,以水运的率先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宜昌大城建设的重点内容。”

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宜昌素以地利而驰名。宜昌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刘学甫表示,“国家推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宜昌加快大城建设难得的历史机遇。”

“宜昌市通盘考虑交通区位优势和自身特色禀赋,明确了‘港口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出了加快三峡枢纽港建设的发展思路,并将三峡枢纽港作为特大城建设的‘四大平台’之一着力打造。”刘学甫介绍。

三峡枢纽港是宜昌港口集群的统称,它以“第四代”航运中心为导向,以“翻坝转运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西部出海港”为功能定位,以港口新区为发展引擎,提升港口综合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的集群港、三峡航运畅通的中转港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特色港,努力实现“亿吨大港、沿江强港,黄金水道、黄金岸线,以港兴城、港城同兴”的发展目标。

三峡枢纽港总体布局为“一轴两翼九区一中心”。即以长江为发展主轴线,以清江和香溪河为航运发展两翼,以茅坪、太平溪、红花套、云池、白洋、田家河、枝城、七星台、峡口9个作业区和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为重点,进行规划建设。

港口新区是三峡枢纽港的核心,按照“四区一中心”进行空间布局,分别是茅坪、白洋、云池、枝城四大港区和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四区一中心”占地约22平方公里,岸线约14500米,规划泊位98个,形成1.2亿吨货运吞吐能力和272万人次客运吞吐能力,建设总投资约244亿元,其中港口及物流投资约135亿元。通过港口新区建设,充分考虑南北两岸翻坝运输的特色体系,以及近期加快建设的可能性,规划在茅坪、白洋港区建立“水陆水”翻坝转运体系,形成“茅坪—白洋组合港”,成为三峡翻坝转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洋港区尚须承接中心城区转移的磷矿、散货运输功能,为滨江岸线整治预留足够空间。完善云池、枝城“铁水联运”功能,形成区域经济对接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集装箱、煤炭中转基地。加快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建设,尽快形成辐射鄂西和渝东地区的水陆换乘中心。

按照有关规划所描绘的蓝图,通过加快三峡枢纽港建设,预计到2015年,宜昌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9000万吨20万标箱,中心城区滨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成为美丽宜昌的新标志。到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100万标箱。临港物流水运分担率达70%,外贸水运分担率达到90%。全市港口、产业、城市实现良性互动,港城同兴。

“为加快三峡枢纽港建设,宜昌市在管理体制、岸线管理、融资平台、综合服务等方面,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措施。” 刘学甫向记者透露,“宜昌市已组建三峡枢纽港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赋予其统筹全市水运发展的管理及协调职能。”

将全市长江岸线资源由三峡枢纽港管委会统筹管理,是该市明确其地位的重要举措。按照“鼓励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岸线和非港口岸线”的原则,宜昌市对长江岸线实行分类规划,严格岸线资源审批。控制企业自有码头建设,将优质岸线资源向社会公用港口配置,提高岸线资源利用率和港口综合效率。同时,实施岸线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岸线管理数据库。从2014年开始,按照“集约、规范、美观、安全”的要求,对滨江作业区、临江坪作业区、黄柏河作业区、三峡库区范围内的12372米岸线和69个码头分期分步进行整治。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宜昌市加强筹融资平台建设,明确由市级国有投融资公司华信交投公司承担三峡枢纽港建设投融资职能,承担重点港区建设任务,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港口新区及配套产业建设等。

此外,宜昌市还着力推进综合服务创新。一是加快建立水上政务服务中心,力争将过去分设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审批、通关服务等功能归并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二是探索建立三峡航运交易中心,充分利用三峡航运中转中心的物流节点功能,为长江经济带提供广泛的物流信息、航运中转和交易服务;三是争取宜昌港至上海港具备启运港退税功能,降低资金周转成本,吸引区域外贸物流向宜昌集聚;四是加强三峡枢纽港与重庆、武汉、上海等长江港口合作,建立“虚拟组合港”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五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三峡枢纽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进程,对接西部无水港,使区域物流辐射鄂西、渝东以至更广阔的西部内陆地区。

关注宜昌交投 扫描二维码

技术支持:湖北聚诚网络Copyright © 2021 宜昌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鄂ICP备14012262号-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7-628 8528 举报邮箱:136919810@qq.com